【意见征集程序开展情况】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
意见征集
各县(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局,市局机关各科室(局),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研究起草了《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旨在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审计工作的框架性文件,也为下一步制定出台、修订完善审计工作的具体举措提供基本遵循。现征求相关意见,请于2022年3月3日上午下班前,将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后反馈至市局办公室(综合法规科、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有无意见均要反馈。
2022年2月28日
《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起草说明.docx
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doc
意见反馈
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制定《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并于2022年2月28日-2022年3月3日面向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市局各科室(局)、局属各单位征求意见,在此期间反馈均无意见,特此说明。
政策文件
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关于加强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县(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市委审计委员会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及省委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推进新时代淮北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总要求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健全完善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对本地区审计工作的总体布局、统筹谋划、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统筹推进重大审计工作。强化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县(区)党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抓好审计委员会议定事项的贯彻落实。
(二)坚决扛起审计工作的新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为目标,以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为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全面开启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提供监督保障。
(三)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坚持全面覆盖,凡是管理、分配和使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的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做到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坚持应审尽审、凡审必严,注重全覆盖形式和内容统一、质量与效率兼顾,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坚持加强审计工作统筹,盘活审计资源,向统筹要效率,高质量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
(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经济监督职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找准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监督,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全面辩证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着力揭示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失职渎职等问题,敢于较真碰硬,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当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增强审计监督权威性、震慑力。坚持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及时反映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衔接配套,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二、依法全面履职,更好服务现代化美好淮北建设
(一)聚焦发展,促进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定“十四五”时期淮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实施财政、金融、企业、资源环境等各类专业审计,重点关注产业升级“个十百千”工程、“五群十链”产业、“三重一创”建设,促进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关注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质效、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及煤炭、纺织、食品、建材等优势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保领域资金、项目和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促进减污降碳,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聚焦安全,促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充分发挥审计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等优势,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紧盯宏观经济运行,资本市场,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重要领域和方面,密切跟踪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敏锐性、前瞻性和时效性,深入揭示财政、金融、债务、粮食、环保等领域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注意发现和反映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解决问题和化解风险的建议,促进完善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维护经济社会运行安全。
(三)聚焦改革,促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加大对经济社会各领域重大改革任务和重要改革举措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重点关注中央及省委、市委各项改革部署落实情况,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情况,深化财税金融、国资国企、开发园区等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增强发展动能活力;关注全口径预算管理、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预算绩效管理、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建设等情况,推动完善地方财税金融体制;关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关注深化“放管服”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坚持用改革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思路解决问题,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四)聚焦民生,促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促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三农”、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态环保等民生重点领域,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盯紧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及时揭示民生短板弱项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持续关注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基础性和兜底性,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聚焦法治,促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围绕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贷款发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土地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及关键岗位,着力揭示和反映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认真研究分析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规律特点,对问题易发、高发的领域和岗位,推动强化重点预警预防措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促进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认真抓紧抓实,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一)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加强各级党委(党组)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健全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机制和政府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机制。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和有关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审计决定、审计事项移送处理书等审计结果文书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审计整改的督促检查责任,对需整改的问题,按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分类提出整改要求,研究完善审计整改标准,组织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并严格执行对账销号制度,推动被审计单位强化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压实有关主管部门对其主管领域审计整改工作的监督管理责任,确保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
(二)健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作机制。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党政督查相结合,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以及出资人监督等各类监督相贯通,推动问题整改和成果共享。审计机关可以根据有关部门的提请,将有关审计结果、问题清单等,按规定移送或提供给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人大常委会相关单位等。有关部门对审计机关提请协助的审计整改事项、移送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应按职责权限办理,并将处理结果按规定及时反馈审计机关。
(三)健全审计结果运用和追责问责机制。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对相关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要纳入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内容,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及领导班子成员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推动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单位和人员,有管理权限的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有关部门要依规依纪依法追责问责。
四、全面提升能力,不断夯实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加强队伍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强化审计干部队伍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增强政治判断力,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分析把握政治大局;增强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专业上的内行人;增强政治执行力,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发展,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二)创新审计管理。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快形成审计工作全市一盘棋。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强化审计计划、审计方案、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等全流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坚持科技强审。推进“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和持续优化,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推进各类数据的整合和标准化,积累形成必要规模的审计行业数据资源库。加强数据集中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完整。大力推进大数据审计,实现审计方法技术的全面革新,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五、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
(一)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及时、准确、完整提供与履行职责相关的资料和电子数据,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电子数据的规定,已经制定的要坚决废止。
(二)积极协助审计工作。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需要协助时,有关部门、单位应当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对审计揭示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特别是涉及政策、体制、机制、制度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其他疑难问题,有关部门、单位要认真研究解决措施,或者提出完善政策和体制、机制、制度的办法和对策,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
(三)保障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保障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对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包括电子数据和有关文档)的,提供资料不真实、不完整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依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中共淮北市委审计委员会
2022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