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淮北市审计局:多举措开展生态环境审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4-06-03 09:28 字号:

淮北市审计局认真贯彻省厅工作要求,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扎实有效开展生态环境审计,全面反映淮北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生态效益情况,以实际行动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决策实施。充分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找准审计方向和着力点切入点,精心谋划审计项目。其中,聚焦本地区是否贯彻落实中央、省级指示批示要求;是否按要求编制本区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将水土保持、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否按期完成年度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指导性指标等。

强化数据分析,紧盯资金管理。注重创新审计方式,重点关注生态保护和修复资金下达、使用、结余规模,掌握资金使用及效益情况。盯紧本地区是否存在挤占挪用、骗取套取上级资金等问题;地方承诺自筹的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到位;收到中央及省级生态保护与修复相关资金后,是否及时拨付给项目实施单位、企业和个人,绩效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合理等问题。

突出审计重点,注重项目实施。围绕部门职能职责与管理特点,深入分析生态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短板弱项,揭示体制机制障碍与缺陷,认真查找问题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审计建议。期间,剖析本地区项目建设进度,是否存在延迟开工、竣工等问题;是否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是否存在围标、串标、违法转包分包问题;是否存在主管单位和责任单位监管不力、玩忽职守提前支付工程款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问题。

拓展审计成果,关注项目效益。为扩大审计成果,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审计人员逐项复盘审计过程,找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审计内容,为下个审计项目打好基础。聚焦本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相关项目完工后,项目验收,沿线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改善,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环境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