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政策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相继出台,各种政策性补贴逐年增加,给广大农民带来实质性利益。如“五保户”供养资金、重度残疾人保障金、危房改造资金、各种粮食补贴、农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等。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质性利益,农民群众确实体验到党的政策暖人心。然而,在一系列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党的政策,在部分群众中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何把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已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相关单位和部门对惠农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农民群众对政策知晓率不高,部分乡镇领导对惠农政策认识不够,存在“发钱越多矛盾越大”的思想,加之目前乡镇运行经费不足,出现一些不愿宣传的指导思想。
2.资金发放缺乏有效的监督,惠民资金发放的主要工作依靠乡镇管理,大部分工作都是一人兼任,发放工作量大,办公设施不健全,工作经费不足,入户调查困难,难以发挥财务监督作用,缺乏有效的监督,给惠民资金管理带来不安全因素。
3.基层重视不够,尽管惠民资金管理有明确的制度,但个别基层领导和具体办事人员对惠民资金使用管理不够重视,存在把关不严,发放不到位等现象,如“五保户”病故后没有丧葬费补贴,就延期领取“五保生活费”,重度残疾人进入“五保户”补助行列后,继续领取“残疾人补贴”,还有一些经办部门和经办人不能正确理解惠农政策,把资金发放当作“做人情”,擅自扩大资金适用范围。有的“三榜公示”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群众监督作用,造成管理上出现漏洞。
4.城乡低保收入界定难,从现行低保制度看,规定明确,程序规范。但由于对居民收入监控体系不完善,加之目前就业形势多种多样,收入相应隐蔽,有些申请低保家庭者有意隐瞒收入,在对低保家庭收入的审定方面很难界定,给动态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加强惠民政策资金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部门协作,规范资金运行流程。要形成“政府主抓、民政牵头、多方协作”的工作格局,整合各有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同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引起各级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要建立惠民资金专账独立核算,民政、财政、公安、残联等部门在业务上应加强配合,做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机制。
2.加强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各界宣传政府的惠民资金使用政策,使党的惠民工程深入人心。让农村基层干部深刻领会惠民政策的精神实质,把落实政策作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密切党群干部的重要途径。
3.加强业务培训力度,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惠民资金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如何管好这些资金,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抓:一方面民政、财政部门把经办人纳入总体培训计划,每年安排一段时间专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进一步熟悉惠民政策;另一方面主管部门要与乡镇进行交流,主动关心乡镇存在的困难,关心经办人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难题,进一步提高经办人的工作热情,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4.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对各项惠民资金的使用要建立监管机制,使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并及时发放到位。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专项资金的分配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各类享受人员,救灾款和临时性补助等分配方案要提交行政办公会研究决定。二是建立公示制度,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等救助对象要严格按照审批程序申报、审批,并将享受标准和资金发放情况及时公示,对救灾款实行县、镇、村三级公开制度。三是健全责任追究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惠民资金的管理。对截留、贪污、私分等问题,要严肃责任追究制,涉及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肃处理。四是健全目标管理机制。各级财政、民政及有关乡镇要把惠民资金管理当作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任务,对惠民资金管理工作不落实,出现问题的,将严肃追究经办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