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凡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和项目,都要接受审计监督”的工作要求。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财富。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既是人民赋予政府的重大责任,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基本要求。国务院将此重担交付给全国8万多审计人员,要求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大力度,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这一方面彰显了审计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也给全国8万多审计人员绷紧了一根弦。对于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人员少、人员老化,知识更新慢,审计任务重等现实问题情况下,如何落实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是摆在基层审计机关面前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审计机关要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方式和方法。
1.如何理解审计全覆盖。我认为,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内容的全面覆盖监督。但并不意味着在一年内全覆盖,而是将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内容在一个审计周期内全覆盖,这个周期可能3年,也可能5年或许更长。也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审计项目平衡用力,要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重点关注资金量大,社会热点问题。
2、科学分类,统筹安排,实现审计项目计划全覆盖。审计项目可分为:财政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生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将每类项目明确一名负责人,形成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操作体系,计划落实在一个轮审周期内实施全覆盖。
3.建立审计项目轮审制度。编制滚动项目计划,规定在3-5年内实现“审计项目无重复、审计监督无盲区”的全覆盖审计监督,这就要求各地审计机关要对辖区内审计对象有一个长远且具体的规划,根据本局人力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轮审周期。年初按照上级审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组织部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情况,从上述分类中抽取一定项目纳入全年审计项目计划。如:某部门今年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如无特殊情况,在一个轮审周期内不再安排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或财务收支审计。
4.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以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民生资金、政府投资四个类别全覆盖,将相关审计项目结合起来,实行“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的项目组织与运行方式,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同时对内控制度测评较好、资金规模较小的部门实行财务交接制度,以节约审计资源。还要全面整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积极探索以国家审计为主力,发挥社会审计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组织社会审计以公允性为基础,在政府审计的统一组织、监督和指导下,对土建、安装工程造价等政府审计力量薄弱的环节进行驻场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熟悉情况的优势,加强指导内部审计监督,组织内部审计以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重点,协助政府审计负责审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建立“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5.改善审计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探索推进数字化审计方法。加强金审工程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计算机审计在大型审计项目应用中取得实效,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6.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促进政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要应付了事,建议形式化,空洞化。同时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的力度,避免年年审年年犯现象,做到审计一个项目就要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将审计走过场,避免重复审计。另一方面拓宽审计成果运用渠道,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交、与其他监管机构成果共享制度,形成对财政资金多渠道、多部门全方位监督,让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
1.如何理解审计全覆盖。我认为,审计全覆盖就是对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内容的全面覆盖监督。但并不意味着在一年内全覆盖,而是将法定审计对象和范围、内容在一个审计周期内全覆盖,这个周期可能3年,也可能5年或许更长。也不意味着对所有的审计项目平衡用力,要坚持“依法审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重点关注资金量大,社会热点问题。
2、科学分类,统筹安排,实现审计项目计划全覆盖。审计项目可分为:财政预算执行及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民生资金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将每类项目明确一名负责人,形成目标统一、内容衔接、层次清晰的操作体系,计划落实在一个轮审周期内实施全覆盖。
3.建立审计项目轮审制度。编制滚动项目计划,规定在3-5年内实现“审计项目无重复、审计监督无盲区”的全覆盖审计监督,这就要求各地审计机关要对辖区内审计对象有一个长远且具体的规划,根据本局人力资源状况确定合理的轮审周期。年初按照上级审计部门工作要求,结合组织部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情况,从上述分类中抽取一定项目纳入全年审计项目计划。如:某部门今年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如无特殊情况,在一个轮审周期内不再安排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或财务收支审计。
4.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以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民生资金、政府投资四个类别全覆盖,将相关审计项目结合起来,实行“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的项目组织与运行方式,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同时对内控制度测评较好、资金规模较小的部门实行财务交接制度,以节约审计资源。还要全面整合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资源,积极探索以国家审计为主力,发挥社会审计人力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审计服务、第三方评估等方式,组织社会审计以公允性为基础,在政府审计的统一组织、监督和指导下,对土建、安装工程造价等政府审计力量薄弱的环节进行驻场审计。发挥内部审计熟悉情况的优势,加强指导内部审计监督,组织内部审计以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重点,协助政府审计负责审计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建立“三位一体”的审计组织体系,不断提高审计监督成效。
5.改善审计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积极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探索推进数字化审计方法。加强金审工程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计算机审计在大型审计项目应用中取得实效,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6.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率。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促进政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要应付了事,建议形式化,空洞化。同时强化审计整改监督检查的力度,避免年年审年年犯现象,做到审计一个项目就要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将审计走过场,避免重复审计。另一方面拓宽审计成果运用渠道,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交、与其他监管机构成果共享制度,形成对财政资金多渠道、多部门全方位监督,让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