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研究先行 推动财政审计上新台阶
近年来的财政“同级审”中,淮北市审计局将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探索建立以研究为导向的审计新模式,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与审计工作统筹融合,强化“大数据”使用,构建审计、财政会商机制,助力打造财政“同级审”的“淮北样板”,并通过对发现的普遍性趋势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强化审计成果运用,促进财政在规范管理、完善制度、防范风险、提质增效方面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一是主动转变观念,全面开展研究型审计。局党组积极响应审计署和省审计厅关于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部署要求,积极谋划,全面推进实施。通过全市审计工作会、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方式,反复宣传讲解开展研究型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型审计,把道理说清楚、讲透彻,不断增强审计人员的思想自觉;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局领导带头引领作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牵头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充分剖析审计项目开展情况,对当前审计中普遍存在的、因研究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展开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二是吃透法规政策,明晰审计方向。树立全市审计一盘棋思想,深入把握政策、资金、项目和业务特点,在立项时就把审计目标、工作切入点、审计要点和审计组织方式进行充分讨论。采集梳理预算编制、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等方面法规政策60余个,找准紧要处和突破口,评估主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种类,形成对应政策目录;关注“安心托幼”、“老年助餐服务”等经济社会热点民生领域,及时根据最新情况、新变化增加新出台法律法规的跟进研究,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性。
三是深入部门调研,突出审计重点。深入领会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政治意图、战略谋划和实践要求,结合我市审计工作实际,扎实开展立项环节研究和论证工作。各业务部门坚持以被审计对象相关领域的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深入开展研究,主动研判行业背景、发展现状和改革方向;深入交通、发改、住建等7家全市重点部门进行座谈调研,全面了解全市重点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情况,把握财政资金管理工作重点;按照“从政策到项目到资金正向查问题,从资金到项目到政策反向提建议”的思路,针对当前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的每一项重要政策进行研究,梳理从各种渠道反映存在的问题,确定审计重点。同时,采集全市专项债、政府性投资项目、转移支付等资金数据,逐条分析、抽丝剥茧,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四是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审计质效。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以对市财政局的市级预算执行审计为引领,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和区县财政审计为抓手,以资金使用审计为基础,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落实数据先行理念,践行数字化审计模式,消除部门审计“空白点”。深入研究各部门数据间的关联性,找出数据交叉点,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市本级250家一级和二级预算单位财政预决算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及疑点数据核查,揭示出政策措施推进落实不到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等方面问题。深度挖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是深入分析归纳,强化成果运用。印发《淮北市审计局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工作办法》,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交流。注重对发现的问题、案例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等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深挖问题形成原因,确保审计揭示问题精准,提出的建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指出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整改。2022年以来向相关部门提供审计报告等100余件次,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办将审计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实现了“1+1>2”的放大效应,充分发挥监督叠加效应。做好审后总结,梳理审计发现的共性、典型性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制度性漏洞等,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六是构建协商机制,注重整改督查。着力压实整改责任,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审计整改纳入市委市政府党政督查和市人大常委会对部门单位满意度测评,筹备与市纪委监委机关联合召开专题调度会,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印发《审计整改约谈办法》,对整改不力的单位或个人,审计部门依法对相关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进行约谈;二是全面构建“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避免问题”的工作闭环。建立健全与市财政局信息共享、成果共用、整改共促的会商沟通机制,及时通报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情况,共商共促,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督促财政部门对问题分类建立整改清单,通过健全事前管理机制、优化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加大重点项目督促力度、调整收支结构等方式,从体制、机制上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